科普動態(tài)

華南植物園開展種子風力傳播科學探究課程

發(fā)布時間:2024-12-01 作者:scbg 來源:華南植物園

大自然很奇特,我們發(fā)現廣州市花木棉的果實炸開后,白白的柔毛隨風飛揚并帶著它的種子一起去旅行。在大自然里,有哪些植物種子會跟著風去旅行呢? 11月24日上午,二十多個孩子在科普老師的帶領下,帶著好奇去尋找沒有發(fā)動機卻能飛的種子,去探究種子的傳播方式。

認識動物傳播的樟樹種子

在樟樹路上,孩子們發(fā)現了圓滾滾的黑色果子,有孩子說是果實有的說是種子有的說像藍莓。首先,老師帶領孩子們區(qū)分果實和種子,當花朵中的子房發(fā)育成熟時,連同里面包裹的種子,我們把它稱為果實。樟樹果實薄薄的果皮內包著硬硬的種子,樹上時常有鳥兒來訪。小鳥吃樟樹果實,然后把無法消化的種子帶到遠方,樟樹種子主要通過動物來傳播。

繼續(xù)前行又找到了特別的果實有5條縱翅,孩子們試著剝開取出種子,非常堅硬無法成功,但扔在水里又能漂浮。原來,阿江欖仁廣泛分布于河溪沿岸,主要靠水力傳播種子。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認真觀察白花鬼針草、吊瓜樹、楓香等并記錄不同傳播方式的果實或種子的不同特點。

孩子們把菊科的白花鬼針草種子粘在衣服上

觀察過能飛的種子嗎?老師讓大家打開工具包,孩子們用手去觸摸木棉的綿毛,攤開在手,一不小心夾在綿毛中的種子就跟著飛走了。會飛的種子依靠羽狀物或種翅輔助飛行。孩子們繼續(xù)去林間尋找會飛的種子,翻白葉樹的種子具有單側翅膀,種子旋轉下降,木蝴蝶的種子具有雙側翅膀,以滑翔的方式下落。孩子們將種子拋向空中,邊學邊玩,直觀感受不同種子下落方式的不同,種子結構與下落方式的適應。

翻白葉樹種子和木蝴蝶種子有不同的飛行方式

在植物園里,還有許多植物的種子是靠風力傳播,正在開花結果的美麗異木棉、蔓黃金菊、蘆葦以及紫葳科的凌霄、粉花凌霄、貓尾木、火焰木等。到底哪種帶“翅膀”的種子才是傳播“小能手”,讓我們分組來做小實驗吧。孩子們齊聚在藤本園的長廊里,用尺子逐一測量記錄木蝴蝶等種子的長與寬,接著測量種子的水平傳播距離,水平傳播距離能直接反映種子的傳播能力。孩子們舉起種子,吹一口氣,種子飛揚落地,還用尺子測量距離,并多次重復取平均值……

認真觀察仔細記錄

風力傳播中影響種子傳播效果最主要的兩個影響因素是風速和種子的形狀尺寸。雖然孩子們的實驗并不那么嚴謹,背后的物理學原理也不大理解透徹,但孩子們通過觀察直觀感受到,同等情況下了種子翅膀越輕盈,飄得更遠,種子在空中漂浮時間越長傳播距離越遠。最后,孩子們興致勃勃的用粘土和搜集的自然物設計了一款自己的會飛的種子手作。

用實驗來比比看誰傳播的更遠

通過課程孩子們了解了果實和種子的區(qū)別,學會觀察種子的不同傳播方式,重點認識了會飛的種子,并嘗試用實驗去探索科學的奧秘,激發(fā)孩子們的好奇心去探索更廣闊的大自然。


附件下載: